立鳞病:两侧鳞片向外奓开,表皮粗糙,黏液分泌较少,鳍基部组织发炎充血、水肿,腹部膨胀。治疗方法 ①2%食盐与3%小苏打混合浸洗10~15分钟,后入含微盐(0.0.~0.02%)嫩绿水静养。
②呋喃西林或20mg/升浸洗30~20分钟,或全池泼洒,20℃以上用1~1.5mg/升。祝你的孔雀鱼早日康复!
#用呋喃西林或呋喃唑酮20MG/KG浓度浸洗鱼体。当水温20度以下时,浸洗20~30分钟;21~32度时,浸洗10~15分钟,用作预防和早期的治疗。#用呋喃西林或呋喃唑酮0.2~0.3MG/KG浓度全池遍洒,病情严重可提高浓度为0.5~1.2MG/KG,用作预防和早期的治疗。#用红霉素2~2.5MG/KG浓度浸洗鱼体,水温在34度以下,浸洗30~50分钟,每天1次,连续3~5天,直到病情好转。#注
立鳞病:两侧鳞片向外奓开,表皮粗糙,黏液分泌较少,鳍基部组织发炎充血、水肿,腹部膨胀。治疗方法①2%食盐与3%小苏打混合浸洗10~15分钟,后入含微盐(0.0.~0.02%)嫩绿水静养。②呋喃西林或20mg/升浸洗30~20分钟,或全池泼洒,20℃以上用1~1.5mg/升。祝你的孔雀鱼早日康复!
这种病会传染,最好隔离,清洗鱼缸,我的鱼这样一缸都死了
鱼病了还治疗干什么?直接下锅焯油炖煮,烹炸煎都可以。怎么做好事呢?渣不渣燃料加盐加酱油,加调料,该damp度假,煮熟了就吃,吃饱了就睡。去了之前啤酒就炸鱼都可以。
应该是孔雀鱼的烂鳍病。 鳍的边缘出现轻微的不透明的外观。然后膜一片片地脱落,暴露出鳍刺,鳍刺开始依次裂开。当裂缝到达身体时,受侵害的鱼通常都会死亡。 1.,在100千克水中放痢特灵3~5片,浸洗病鱼30分钟。 2.,用庆大霉素浸洗,在100厘米X50厘米X35厘米的水族箱中放2支。
楼主你好,你是否有混养?如果鱼有烂尾现象先细心看看有没有其它鱼咬尾。没有其它鱼咬尾的情况下再看看其它孔雀鱼尾巴有没有这种现象,一般烂尾现象就已经说明水已经开始坏了。先把鱼隔离开(放小量盐让其静养几天如果没有好转就去买瓶鱼勇吧)
只要他吃你就可以喂了 没问题 一般鱼生病了是不吃东西的 你可以一直喂他 他不吃就把缸里的食物捞出来 不然会影响水质的 一直到它开口吃东西
孔雀鱼发生烂肚子如果不是因为在缸内剐蹭致伤,一般就是因为病菌感染或是水温出现了问题。基本治疗方式如下。第一点:逐步调高水温,一般25度以上病菌就不会繁殖,水温升高到30度左右,可以催促病毒快速成长死去。第二点:缸中适当投入粗盐杀死病毒,也可以放土霉素杀毒,周期一般来说为一周左右。第三点:治疗病鱼病期间暂时停止喂食,确保水质不受到污染。第四点:治疗期间三天一换水,要是鱼状态好,每三天换将近一半,要是
一开始死的一定被大鱼吃的,母鱼刚刚生小鱼的以后很容易死。不过,剩下的鱼最好用出生时的水喂养
立鳞病是水温急剧变化引起的,立即用老三样处理水质。换水1/3(换水时一定要注意温差),按水体面积下粗盐0.3%,温度升高至30度保持恒温,之后每天换水1/5,至少连换一周,换水后注意补充盐量。
瀑布过滤不是死鱼的直接原因。应该还是水质问题引起的。
引起竖鳞病的细菌有:点状极毛杆菌、水型假单胞菌、嗜水气单胞菌等等。
症状:观赏鱼体表受伤后由小型点状极毛杆菌感染引起。鱼体表粗糙,部分鳞片(多在腹部两侧及尾柄)向外张开似松果,鳞的基部水肿,积有少量半透明或含血的渗出物,稍一挤压便会流出,伴随有鳞片脱落,极易导致病原菌感染,发生局部溃烂。病鱼腹部膨胀,游动迟钝,常卧于水底或肚子朝上漂浮,呼吸困难,停止进食,死亡率很高。 防治方法:平时捞鱼时切勿伤害鱼体。发病初期添加新水可减轻病情。治疗方法有多种: ⑴用10千克
立鳞病又称松果病,是龙鱼在幼龙时期较常见发生的一种病症。立鳞病明显的症状是:发病早期,鱼体发黑,体表粗糙,病鱼前部鳞片竖起,竖起的鳞片向外张开。鳞片基部的鳞囊水肿,鳞囊内积有半透明状的液体;严重时全身鳞片竖起,鳞囊内积有含血的渗出液而使鳞片竖起。用手指轻压鳞片,渗出液就从鳞片下喷射出来,鳞片也随之脱落。病鱼腹腔膨大有腹水,有时还伴有鳍基部和皮肤表面充血、眼球突出等临床症状。病鱼游动迟钝,呼吸困难,
尾巴太大需要剪,不然会因为尾巴太大吃不到食物饿死.
水霉病:按量放粗盐,1~2天换一次水立鳞病:禁食,会慢慢有好转的烂尾病:同水霉病一样的方法
到花鸟鱼市场买专用的鱼药,每次换水都加一些粗盐
这是白皮病——又称白尾病[病因] 由于水质不洁,特别是水族箱中的粪便没有及时清除,或因捕捞运输、放养、移箱时操作不慎,使鱼体受伤,导致病原菌感染。[病原体] 为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,称为白皮极毛杆菌。[症状] 发病开始时,只在背鳍基部或尾柄处出现一小白点,随即迅速扩大,从鱼体背鳍向后蔓延,以致背鳍与臀鳍间的体表至尾鳍全部发白。随着病情加剧,病鱼游泳能力明显减弱,体躯平衡失控,头部朝上,尾鳍朝上,与水
这是白皮病——又称白尾病[病因] 由于水质不洁,特别是水族箱中的粪便没有及时清除,或因捕捞运输、放养、移箱时操作不慎,使鱼体受伤,导致病原菌感染。[病原体] 为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,称为白皮极毛杆菌。[症状] 发病开始时,只在背鳍基部或尾柄处出现一小白点,随即迅速扩大,从鱼体背鳍向后蔓延,以致背鳍与臀鳍间的体表至尾鳍全部发白。随着病情加剧,病鱼游泳能力明显减弱,体躯平衡失控,头部朝上,尾鳍朝上,与水
立鳞病又称松果病,是龙鱼在幼龙时期较常见发生的一种病症。 竖鳞病明显的症状是:发病早期,鱼体发黑,体表粗糙,病鱼前部鳞片竖起,竖起的鳞片向外张开。鳞片基部的鳞囊水肿,鳞囊内积有半透明状的液体;严重时全身鳞片竖起,鳞囊内积有含血的渗出液而使鳞片竖起。用手指轻压鳞片,渗出液就从鳞片下喷射出来,鳞片也随之脱落。病鱼腹腔膨大有腹水,有时还伴有鳍基部和皮肤表面充血、眼球突出等临床症状。病鱼游动迟钝,呼吸困难